用恰当的方式奖励孩子

发布时间:2022-04-07 10:08 阅读量:1007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的名言。这句名言展现了引导孩子进行积极行为的一个原则: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得到了一定的鼓励之后,就会不断重复这个行为。反之,这个行为就有可能消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用鼓励和欣赏的方式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努力进行奖赏,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培养勤奋感,激活小宇宙,让孩子的生命充满朝气。

合适的奖励方式,需要父母们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明确对孩子进行奖励的目的奖励是为了肯定孩子的行为,进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行动,也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内在行为动机。

第二,用孩子心仪的玩具作为物质奖励物质奖励的次数不宜过多,父母应在值得奖励的地方充分使用。比如,为了鼓励孩子天天去幼儿园,可以和孩子协商,如果这个月全勤,就为孩子购买他心仪的自行车。通过这种方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既让孩子认识到奖励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又培养了孩子坚持的品质。

第三,用有“营养”的物品和方式引导孩子的生活方向什么是有“营养”的物品呢?比如书籍。什么是有“营养”的方式呢?比如外出旅游。书籍能够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愉悦、短暂的平静、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外出旅游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体验,加深孩子的认知。此外,阅读和旅游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熏陶和感染。

第四,充分使用精神奖励如上所说,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温暖的亲吻,一个中肯的表扬,这些都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交流方式,把它们融入我们的家庭生活,便能时刻给孩子带来温馨,带来安全。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物质奖励要逐渐减少,精神奖励应日益增多。

第五,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哪种行为获得了肯定给孩子奖励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是哪种表现获得了肯定表扬,从而使孩子强化这一行为。比如,应该告诉孩子“听老师说你今天在幼儿园扶起了摔倒的小朋友,妈妈很高兴”,而不是告诉孩子“听说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妈妈很高兴”。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经历的事情很多,有好的行为也有不好的行为,笼统说孩子一天表现很好,四五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哪个行为得到了妈妈的赞扬,因而也不会强化自己的行为,甚至还会将错误行为误认为是妈妈认可的,在以后继续重复这一错误行为。

第六,用累计方式改变孩子的一个具体行为当孩子的某一具体行为坚持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奖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毅力等。比如,孩子起床之后和睡觉之前总是不愿意洗漱,那么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一旦孩子做到,就贴一颗星星。如果能够积累10颗星星,也就是5天的时间,可以在周末给予孩子一次奖励。这样孩子有了动力,就会记住早晚洗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一周,如果时间太久,孩子将无法坚持,无法达到预期日标。

心相连,情相牵,愿伴随春天而来的,是疫情消散,是山花烂漫,是心灵成长。让我们和您一起陪伴孩子们度过每一天有意义的时光!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址:济南市天桥区黄岗路北段46号
邮编:250031
电话:0531-58675269
邮箱: tqqbhyey@sina.com
备案:鲁ICP备1701182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微信公众号
建议在IE8以上版本浏览器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