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扎染活动在幼儿创造力培养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5-12-30 13:50 阅读量:2033
摘要: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21世纪人类竞争的关键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我国《幼儿园规程》中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俗文化有着丰富而充实的底蕴,而民间手工艺术更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和民族特征的体现。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手工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扩大幼儿视野,使幼儿领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民间手工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就我班开展的扎染活动,对如何利用扎染手工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扎染手工 培养 创造力
创造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思考并做出反应的过程,是把想像的事情变为现实的能力,是用独特的方式建筑或者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创造力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孩子重要的潜能之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2—6岁,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新的火花了。创造性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今天在世界学前教育改革大潮中,如何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幼儿园进行创造性教育的途径十分多样,渗透到各个领域。结合班级开展的扎染手工活动的实践证明,孩子在扎染制作活动中创造性的思维及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在经过多次扎染活动之后,幼儿已能理解扎染出现图案的原因;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如皮筋、小玩具、绳子等进行扎染;初步感受到用不同的扎染方法所出现的相应的图案及其位置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探索并尝试用不同的扎染方法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提高了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了耐心、坚持、专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但是,在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无意识地探索与发现,感受扎染的乐趣及图案出现所带来的惊喜,缺乏自主设计和有意识地创造与表现,随意性较大。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及时地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由于无论怎样扎、染都能出现艳丽的色彩和多变的花纹,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幼儿对扎染活动充满着积极的情绪。在过去的活动中,教师往往同幼儿一起沉浸在这份兴奋与快乐之中,却忽视了对扎染活动价值的思考与挖掘。难道在扎染活动中仅仅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奇妙的惊喜与成功的快乐吗?我们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哪些经验、促进哪方面能力的发展呢?
现在以日常的一节教育活动:我的扎染桌布为例进行阐述。这个活动中,我们在前期扎染技能练习的基础上,加入了设计图的环节,我们能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与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有意识地创作与表现。当他们打开自己扎染后的作品,发现和原先设计的花纹是那样的相似之时,那种成功、那份自豪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当一个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一活动能给幼儿带来的价值,“活动是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还是让幼儿原地不动?”当我们能真正地从幼儿的发展考虑活动的内容与价值,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能自由创造和表现的平台,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与表现,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并预测可能达到的经验和水平,注重引导幼儿将已有经验在新的活动中迁移与运用,促进新的发展。这个案例就是教师在了解了幼儿对扎染方法的掌握及对其所出现相应花纹的感知的基础上,给幼儿设计了一个新的挑战——先预想、设计花纹,再进行表现,从平面设计到立体的创作,并创设了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从幼儿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不断摸索的痕迹,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差异。因此,为幼儿提供互相欣赏、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积极地进行引导幼儿对自我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提出置疑,互相解答,让幼儿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分享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的重要途径。幼儿积极地展开思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使知识有效的建构。
如何在扎染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对扎染活动的热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幼儿扎染活动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让幼儿体验到他们是扎染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扎染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扎染活动就不会有热情。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扎染创造性的热情。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在情感上特别依恋,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与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扎染教学过程中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偏向于成人化,则活动的气氛必然会趋于紧张、严肃,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扎染制作时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也就会不时闪现。
众所周知,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比如在扎染活动中,我们包珠活动一直用的是一些圆珠,后来我们加入了孩子们的一些玩具,玩具的加入让孩子们包珠扎染的热情大大提高。染出的图案也更加丰富漂亮。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二、唤起幼儿的创造情感,激发幼儿扎染制作的欲望
(一)提供丰富多彩的扎染材料。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各种珠子,玻璃球、各种各样的石头、筷子、竹板等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源泉。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储备不足,创作内容单一范围较窄。因此,在巧手制作活动之前教师就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如:在制作《漂亮的桌布》活动中可以利用视频播放有关餐厅的动画让幼儿观看,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最后,引导幼儿进行亲子参观餐厅的活动加深印象,最后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解决技能问题。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不会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养成了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
(三)欣赏同伴的作品。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活动结束后,我经常把幼儿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啥”的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邀请其他组的幼儿去区角里参观,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
三、教师自身的艺术欣赏的提高
扎染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对扎染艺术以及扎染方法的认识与感受。投入到扎染艺术活动中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将对扎染活动的热情传染给幼儿,及时关注他们在扎染活动中的发展与表现。了解并预测幼儿已有的以及可能达到的经验和水平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总之,幼儿园扎染制作水平的提高,为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扎染制作活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园的扎染制作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幼儿园扎染制作活动的质量。
地址:济南市天桥区黄岗路北段46号
邮编:250031
电话:0531-58675269
邮箱: tqqbhyey@sina.com
备案:鲁ICP备1701182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微信公众号
建议在IE8以上版本浏览器下查看